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正文
薛文恭公尚书真像记熙宁五年十一月1072年11月5日 北宋 · 吕陶
 出处:全宋文卷一六一○、《净德集》卷一四、民国《华阳县志》卷八 创作地点:四川省成都市崇州市
尝观西汉之兴,高祖勤于创业,谋臣猛将,乘时而起,相与经营,乃底靖康。
功成事济,咸享封爵,其君臣恩义之笃,则著位于朝,藏籍于庙,示以带砺,申以盟信,期之千百年而无有绝灭,厥初岂不盛哉!
及二三世,或寖衰落,以至除国失姓,甚者乃陷庸保,何物理隆替不常如是耶?
抑其后裔不克嗣守,而先烈因隳没也?
永言堂构菑穫之论,宜为寒心。
宋有重德君子尚书薛文恭公,讳某字某,世为华阳人太平兴国中进士第,遂居某郡,至景祐某年薨于位。
历事三圣,率有大节,出入中外,风迹蔼然,书在国史,实显以光。
诸孙之得录者凡若干人,西京左藏库使某,其一也。
按刑总兵,留蜀五稔,欲求远祖之丘陇而展省之,则陵谷异变,终不能识;
欲询族属党巷之旧而亲接之,则契阔流散,亦莫得知。
盖仕宦四方,岁月绵久,而情好不相通故也。
平居感慨,每有故乡之念,于是绘公真像于玉局观之西室,庶以荣里闬之观,而慰士林之思,其尊先贵本之心亦勤矣乎!
惟蜀去朝廷最远,而贤士大夫最多,或以忠义立,或以文章称,或以操行著,盖自汉而下,世常有之。
惟公生于盛时,能以道德致位八座,而子孙又能蒙其遗泽馀美,保有爵位,既蕃且昌,匪惟不坠乃祖之烈,而亦足以夸耀吾蜀之事,远视前古,皆无愧焉。
夫于国为名臣,于乡为先生,存有远业,没有重名,此晚辈所以仰望而矜式者也。
某闻公之风,用自饬励,继以左藏君之请,故从而记之。
熙宁五年十一月五日
乞徒流罪人不须系狱奏咸平六年六月 北宋 · 薛映
 出处:全宋文卷一○六
徒、流、笞、杖,自有科条,苟情状明白,何必系狱,以累和气?
请诏天下,凡徒、流罪于长吏前对辨,如无所异,听遣决之(《宋史》卷三○五《薛映传》。又见《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六四,《咸淳临安志》卷四六。)
如:原无,据《咸淳临安志》补。
进号显圣灵源公诏大中祥符元年十一月丙子 北宋 · 宋真宗
 出处:全宋文卷二三四、《宋大诏令集》卷一三七
四渎之雄,九河居要,夙著浮沉之典,式尊正直之神。
朕展采乔岳,致诚有昊,爰历宣防之地,缅怀烈圣之功。
皇运肇开,澄澜宿应。
钦惟善利,用益嘉名。
宜进号显圣灵源公,仍遣右谏议大夫薛映河中府比部员外郎丁顾言就坛祭告。
张知白等各举堪钱谷刑狱任使二人诏天禧四年九月己酉 北宋 · 宋真宗
 出处:全宋文卷二六○、《宋大诏令集》卷一六六、《宋会要辑稿》选举二七之一八(第五册第四六七一页)
王者懋建庶工,允釐百度。
若乃裁制国用,式赖于均通;
纠虔天刑,盖资于明慎。
言念班朝之士,夙怀应务之能,繄举善之有方,庶用材而无滞。
询于上列,称乃所知,必频使以足观,俾事经之允济,勉于推择,以副详求。
宜令翰林侍读学士张知白,玉清昭应宫副使林特三司使李士衡龙图阁学士陈尧咨枢密直学士薛映、李及、冯元方、张士逊兵部侍郎马亮给事中李应机、王随,右谏议大夫段煜,于朝官内各举堪充钱谷刑狱任使二人。
宋故推忠协谋佐理功臣光禄大夫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监修国史上柱国陇西郡开国公食邑三千八百户食实封一千二百户赠太尉中书令谥曰文靖李公墓志铭1005年5月 北宋 · 杨亿
 出处:全宋文卷三○○、《武夷新集》卷一○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景德元年秋七月乙酉大丞相、仆射陇西早朝至待漏舍,不俟钥出而归,疾故也。
翌日,车驾幸其第,亲至卧内,存抚甚厚,赐白金三百斤。
既还宫,以不起闻,上又临哭出涕。
初,公之疾也,中人、太医,络绎旁午于道。
迨公之薨也,千乘万骑,一日再幸其居。
国殒宗臣,帝失元辅都城为之罢市,功女以之寝机。
同体既亏,实太上之深戚;
斯文将丧,顾天下而谁宗?
呜呼哀哉!
真古之遗爱也。
公讳字太初,其先赵郡人广武君之后也。
策书所载,世德茂焉。
泰陵令、累赠侍中丰,追封虢国太夫人滕氏,曾祖父母也。
洺州团练判官、累赠中书令滔,追封鲁国太夫人苗氏,王父母也。
侍御史、累赠尚书令炳,追封陈国太夫人周氏,考妣也。
公韵宇宏廓,襟灵冲粹,特资异禀,卓然不群。
甫及成童,性靡好弄;
逮于就傅,言必有章。
七岁能属文,十岁通五经大义。
服膺素业,既冠而大成;
比肩诸生,命乡而高荐。
时春官氏方虚甲科以待,属丁先府君之忧,自大梁而抵群舒,几二千里,见星泣血,哀感道涂。
食鬻倚庐,毁深栾棘。
先府君历佐使府、及剖郡符,徇公灭私,轻财好施,以经遗子,市义于人。
暨启手之辰,无兼金之蓄。
公承清白之训,持穷绝之家,有原宪病之忧,茂张仲孝友之德。
太平兴国五年,举进士得高弟,解褐将作监丞通判潭州
郊祀,迁太子右赞善大夫
八年,归朝为著作郎
当是时也,天子方端委穆清,详求茂异,崇建册府,养育人材。
公之莅长沙也,之德在人,金玉之音盈耳。
輶轩密启,外台陟状,稔熟于上听,喧塞于公议。
中谢日,太宗命中贵人送丞相府试文一通,以本官直史馆,赐五品服。
雍熙中,今工部尚书王公化基左拾遗,上封公车,大言自荐。
太宗执政曰:「李、宋湜,皆佳士也,可并试之」。
明日,并命为右补阙知制诰
公之位在二公之次,上特令公首冠焉,又赐钱百万。
天子知公贫,多权钱富家,出倍称之息,又别赐三十万,俾偿之。
端拱初,迁职方员外郎掌诰如故。
来年,受诏与今学士承旨礼部尚书宋公白同知贡举。
是时,天子始命复旧制,委有司,贡部翕然,有得人之誉。
未几,召入翰林学士,赐金紫。
又奉诏与今丞相上谷公同掌选部,澄汰流品,旌别淑慝,清通简要,时誉归之。
公之在内署也,或乙夜观书之馀,备前席受釐之问,风规酝藉,占对娴雅,弼违献可,上多沃心,称善举能,言皆有味。
天子知其才可以缉熙帝载,察其德可以镇厚风俗,乃有意于大用也。
淳化二年,拜给事中参知政事
是时,天子方循名实以考百揆,谨吏事而责三公,公励翼一心,将明庶政。
水潦近止,闾阎息愁叹之声;
名器有伦,󲦤绅绝侥倖之路。
弥缝阙职,汔至小康。
俄罢政事,以本官奉朝请,虽坐策免,时望弥重。
未几,丁太夫人忧,柴毁过礼。
先是,公疏戚同居,功缌百口。
昆弟致美,家人忘贫;
赋禄虽优,量入都尽。
及罢枢务,复罹哀疢,居丧尽礼,送终竭力,殆于食贫,曾不屑虑。
优诏起复,辞不复请,俄以本官知升州
因奉玺书,请对便坐,天子留而不遣,改命知河南府、兼留守司事。
二周变风,期月报政,才及满岁,召归阙庭。
属光启承华,克固邦本,畴咨羽翼,辅导元良,即以公为礼部侍郎太子宾客
特诏宾护之职,一用师傅之礼,仍屈储君之重,先施下拜之仪。
公请见顿首,辞不获免。
皇上践极,拜户部侍郎参知政事
未几,以本官平章事监修国史,进位中书侍郎
属鸣镝犯边,翠华薄伐,居守之任,根本斯系。
关中图籍,委酂侯以无疑;
东郊保釐,非毕公之为比。
上亲握武节,躬御六师,北涉大河,驻跸全魏。
劳军而连营贾勇,展义而编氓案堵,胡马引去,边尘载清,无有南顾之忧,克定一戎之业者,繄公之力也。
公亦坐镇京邑,兼容狱市,令行禁止,不戮一人。
千门万户,曾无吠犬。
及銮辂恺旋,谒见行在,置酒幄殿,奉觞上寿,劳问优缛,体貌尤异。
清中除道,奉迎至尊,同德一心,光辅大政。
来年,进位门下侍郎
属有事南郊,加尚书右仆射,馀如故。
公践师长之秩,处丞弼之地,属西北二鄙,金革未息,伐谋制胜,实赖前筹。
调发军输,曾不暇给,当宁靡宁于旰食,宰府专职于忧边。
夙夜自公,憔悴事国,任重责大,智困神疲。
休浣在辰,稀得出沐;
腠理徵疹,不敢宁居。
筋力渐衰,精爽坐竭。
江陵之尽瘁,天子先忧;
张司空之云亡,星文告变。
呜呼!
享年五十有八。
诏辍视朝五日,赠太尉中书令
上又别次发哀,群臣奉慰,追录嗣子,逮于周亲。
乃至外姻诸甥,常从给使,咸被延赏之泽,悉膺非次之命。
又特命昭宣使恩州团练使李公神福,监视葬事。
太常考行,谥曰「文靖」。
发引之日,有司具卤簿,大鸿胪持节护丧。
即以今年五月庚申,归葬于河南府洛阳县贤相乡积润里,从尚书令府君之茔,礼也。
公积阶至光禄大夫,策勋上柱国,三进爵为公,真食至千二百户。
功臣之号,凡再加焉;
禄位宠名,皆人臣之极也。
前娶清河张氏,永兴军司马忠辅之女。
生一子,曰翁朝。
三女:长适右谏议大夫薛映
次适奉礼向传正,相国河内公之子也;
次数岁而夭。
及公之薨,张夫人之所生无复存者。
夫人沛国朱氏,累封越国夫人,故太常少卿致仕、累赠工部侍郎洞之女。
嫔于台宰,宜其室家,作范中闱,启封大国
齐眉举案,礼极如宾,昼哭帷堂,痛深偕老。
生四子:三皆早夭;
幼曰宗简,大理评事
五女:长适著作郎直史馆王曾,执丧过哀,遇疾而逝;
次皆幼。
公三弟,曰贽,虞部员外郎、知洛阳县,陈力就列,负适时之才;
曰源,太子中舍,裕蛊亢宗,真保家之主;
曰维,户部员外郎、直集贤院,文行第一,见推朝论,克荷世家,允为国器。
公风鉴融朗,天性谨厚。
自结发为学,靡杂尘游;
虽燕居慎独,如临宾祭。
视童无诳,处闇欺。
韦编屡绝,不阅非圣之典;
束带未既,不答严君之召。
先府君常语人曰:「此儿异日必至公辅」。
知子之明,盖无愧矣。
及计偕续食,发策决科,引籍周行,通直延阁。
水怀珠而川媚,林养栋以材成,繇是升右掖以司言,入内庭而待诏
五代已还,文体一变,至于雅诰,殊未复古。
公之书命也,启迪前训,润色鸿业,善为辞令,长于著书。
考三代之质文,取两汉之标格,使国朝谟训,与元和长庆同风者,繄公之故也。
及参贰政柄,弥纶事典,守正持重,不务将迎。
出莅锁闱,恪居官次,靖恭夙夜,曾无澄挠。
尹正西洛,茂宣恺悌之风;
调护东朝,助成明两之德。
暨再掌钧轴,正位岩廊,斟酌治体,辨论官材,人斯具瞻,帝用亲倚。
谋事补阙,夜思昼行,纳诲尽规,有犯无隐。
深识大体,务行故事。
终年公府,未尝案吏;
退食私第,靡有谢宾。
加以慎默寡言,执直无矫,百执延见,多虚往而实归,两府论议,必守经而据古。
将顺归美,而不喜诡随;
夕惕补过,而深惩满假。
兹所谓皇家之柱石,神化之丹青也。
至如喜怒不形,进退可度,陟降尽室,尺寸靡差。
呕车茵,醉饱必恕,赋禄虽厚,奉身甚薄。
万钱之入,周急屡空;
数亩之居,偪下已甚。
不问家事,不恤人言。
畴昔交游,淡水之情无改;
平生恩德,一饭之报不忘。
性绝玩好,专聚图籍,孜孜缮写,躬自雠对。
崇奉内典,洞晓真谛,每燕居静虑,深念无生,旁行四句,堆案盈几。
雅善笔札,特臻其妙。
尝所著述,遗橐颇多,季弟维,论次编联成二十卷。
立言不朽,其在兹乎。
诸弟等以某为相府舍人,多历年所,钦奉全德,饱闻绪言,见徵铭篆之词,以防陵谷之变。
某早在荐绅之末,特蒙国士之知,虽年辈相辽,位貌非等,更仆之论,固尝莫逆于心,沉石之文,庶几传信乎后。
是为实录,谅无愧焉。
铭曰:
圣作物睹,帝赉元辅
如鼎三足,犹天八柱。
翊宣大猷,康济庶务。
衮职有阙,仲山是补。
允相国光弼大君。
谟明亮采,师古经文。
道类矢直,政无丝棼。
百工时乂,九流洞分。
公德如风,孰不霍靡。
公言如,人斯服媚。
文成典谟,学探《象》《系》。
呜呼彼苍,胡不慭遗?
公心如秤,重轻诚悬
公道犹龙,钻仰弥坚。
功熙帝载,识穷化源
哀哉哲人,胡不永年,它人蹄涔,可以揭厉。
公陂万顷,涵泳无际。
它人垝垣,殆见室家。
公墙数仞,德音孔遐。
公掌大钧,平章百揆。
思职忧边,匪躬尽瘁。
哲人其萎,二竖生沴。
桃茢临丧,礼优赗襚。
公辅大政,令终。
名赠秩,褒德显庸。
十世犹宥,九原启封
卤簿赐葬,都城辍舂。
马悲鸣兮车结辙,弩矢驱兮班剑列。
灵輀驾兮祖奠彻,铭旌飘兮楚挽咽。
伊人生之共尽兮,唯大名兮不灭。
邙之麓兮洛之涯,泉台阒兮陇树微。
宿草短兮朝露晞,苍烟暝兮夕鸟飞。
茍逝者之可作兮,非我公兮曷归?
金紫光禄大夫尚书工部侍郎致仕上柱国彭城郡开国侯食邑一千三百户食实封四百户赠刑部侍郎朱公行状 北宋 · 夏竦
 出处:全宋文卷三五五、《文庄集》卷二八
曾祖起,皇唐大理司直
祖泌,皇夏州安抚判官检校比部员外郎
父葆光,皇江陵府当阳县、累赠户部郎中
潭州衡山县紫盖乡云峰朱昂字举之,年八十三。
公,世京兆渼陂人,唐天复末,烈考避地穰中。
梁太祖革命,与唐旧臣颜充、李涛等数十家南趋衡岳下。
冬至岁旦,必序立于南岳司天前,北望号恸,日月昏曀,天地悽惨,殆二十年。
沦丧垂尽,唯李涛一族北归。
公以家世儒业,与进士熊若谷、邓洵美力学。
朱遵度好读书,人谓之大万卷,谓公为小万卷。
时中国多故,四方幅裂,躬侍老母,急于禄养。
尝与友婿张恽间行,路出庐陵,遇道士谓之曰:「非久,中原当有真主,混一天下,公仕至四品,安用南为」?
遂北游江淮,遇周世宗南征,招讨使韩公令坤扬州,公杖策军门,告以治乱方略
韩公器之,使知永真县事。
兵革之际,逋逃过半,公便宜绥辑,归者七千馀家。
公表授永真令。
秩满南归。
太祖皇帝即位,故相国公昉给事中出使湖外,物色异人。
公与东平吕夐入谒传舍,李公延见,甚喜,尤加赏识,撰《南征录》云:「朱、吕二君,甚可语道」。
洎李公就知衡州,奏公为录事参军
秩满调授襄州宜城,寻除太子洗马、知蓬州,又就知广安军
渠州妖贼李仙聚众踰万,劫掠军界,公设策擒之。
果、台、渝、涪四州之民,连结为妖者,一切不问,賨人遂安
宰相薛公居正谓公有断而识体,迁殿中丞,知泗州
太宗嗣位,江表初平,李氏衔璧,吴越献地,使驲系道,舟车蜂午,共亿饷馈,仓卒毕给,聚淮滨流尸三千,为冢瘗之。
有戍卒谋乱,公止诛首恶,悉贷枝党,人感其惠。
淮南岁漕米三百万石,公督其程运,左右漕事,朝议美之。
就迁监察御史,充江南转运副使
职满,知鄂州
未几,加殿中侍御史,充峡路转运副使
就迁库部员外郎,充转运使
受代归阙,太宗问以夔、峡边事,敷奏称旨,命直秘阁,面赐金紫,时年六十有五。
在职二年,以衰老求郡,出知复州
宰相公昉文馆近职皆以诗送行。
到郡期岁,上表乞致仕,不允。
次年郊祀,改元至道,迁水部郎中
复乞致仕,太宗宰臣:「朕知此人,可召赴阙」。
既至,再命直秘阁
又二年,兼越王府记室
公雅正好礼,王甚惮之。
真宗即大位,越王封雍王,公亦改雍府记室
明年,迁司封郎中知制诰、兼判史馆
时上以馆阁旧书编简散坠,命公同内臣皇城使胜州刺史刘承圭判昭文馆集贤院,完缉残缺,区分部类。
事毕上其目,加吏部郎中、职如故。
明年,以本官充翰林学士
周岁,公年七十七矣。
叹曰:「少值乱离,老遇清世,被知奖,顾邈畴列,草枯木朽,其将柰何」!
遂抗表请老。
便殿召对,敦谕再三,志不可夺,乃授工部侍郎致仕。
翌日命閤门祗候内殿崇班士宗就第赐器币。
旧制,致仕官授讫,放朝谢。
刑部尚书薛公映,时知制诰
上特命就公第召对,从容献纳。
漏下数刻,将退,复曰:「卿閒居多暇,无忘公家。
或有章疏,可附递以闻」。
又问以归老之地,公奏以尝从事江陵,有敝庐可以自蔽。
翌日命赐全俸,公恳让数四,方其请。
荆南官吏曰:「朕以朱昂素有儒学,方居内庭,拜章退身,其志不夺。
贰卿之秩,表尚齿之恩。
斯为贤臣,实可嘉奖。
仰本府候朱昂到日,常切存问,有表章附递以闻」。
仍诏公候秋凉戒路。
发日,命两制丞郎三馆臣寮祖道于南薰门,中使赐宴于玉津园
冠盖盈路,供帐甚隆,动中外,光震都国。
明年开封府秋试进士,遂以《玉津园宴送朱翰林渚宫》为诗题,为时所贵尚如此。
旧相张公齐贤洎诸近臣有诗五十三章,礼部尚书知开封府温公仲舒有长韵诗一章,和者一十三人,朝野荣之。
公始至家,病疟。
复有诏抚问之曰:「卿阁笔鳌禁,挂车渚宫,言归当隆暑之时,行迈有长途之役,谅因劳止,暂染微疴。
况卿自乐高年,素知善摄,宜加颐养,以就痊平」。
眷顾之怀,寝兴无已。
疾愈,但闭户静居,不交尘杂,专以读书养素为乐,深达释老之旨,自称退叟
所居东偏有官隙地数亩,诏以赐公。
遂建二亭,一曰「知止」,一曰「幽栖」。
有仲弟协,时为主客郎中,佩服金紫,以书招之。
协亦请老来归,时人荣之,比汉二疏。
数年,著《资理论》三卷,凡六篇,上之,论时政赏罚得失,及言天下至广,尤须贤才以为治具,若限以常牒,则英隽之士沈于下位。
上嘉之,降诏奖谕曰:「卿文学俱优,践历斯久。
竭节已彰于躬行,退身自保于安宁。
犹勤爱戴之心,以备讨论之典。
颇资理道,深体纯诚,勉顺休和,宜知颐养」。
其书仍付史馆
同州观察使李公士衡荆湖北路转运使,以公所得卿相饯行诗刻石于承天院。
龙图给事中陈尧咨荆南日,视揭榜,以公所居里为东西致仕坊。
景德四年,公豫撰墓志,月而不日,以季夏二十三日捐馆。
朝廷哀悼、赙帛百匹,钱十万,米酒面有差,赐孙适同学究出身,非常典也。
门人私谥靖裕先生,礼也。
先有廖图者,与弟凝、侄融居南岳,皆工诗,有名于代,世有家法。
公娶女,封姑臧郡君
至次子正辞之升朝也,赠太原郡太君,公赠刑部侍郎
公善诲子弟,博贯儒术。
男五人:长正彝,进士及第,仕至光禄寺丞
次正基,今为殿中丞同判彭州
正纪,今为潭州湘乡
次正用,今为左侍禁、知钦州
次正辞,年十九进士及第,今为太常博士江南西路提点刑狱、劝农使、赐绯鱼袋。
侄頔,进士及第,今为司封员外郎、知随州
正旬,进士及第,终江陵府监、利县主簿
正臣进士及第,仕至太常博士三司户部判官
诸孙用荫见任殿中丞县令主簿者五人。
女二人:长左正言直史馆、兼直秘阁夏侯嘉正
尚书右丞集贤院学士冯公亮。
其积德至盛,有如此者。
公操履方重,志节清白,历官四纪,家无馀财。
淡于荣进,深耻流竞。
太子洗马十有五年,未尝屑意。
在禁林,非公事不至两府,所得之物取三之一散购奇书,躬自补缀,是正文字
及其退居,有书万卷。
太宗皇帝之在位也,制九弦琴、七弦阮,多士献颂,第公首,下诏褒美。
真宗皇帝初授徽册,公奉制撰文,辞体深厚,尤为大笔。
其馀述作甚多。
常钟爱今太博,以为绍我家事者此子。
公没后,太博历官皆有能声,孜孜为学,编次公平生所著为三十卷。
今相国司空太原公序引冠篇,见镂版行于世。
夫绂冕在躬,饰表所以招累;
历事三朝,讫无玷毁,其清慎者也。
血气既衰,入朝所以忘返;
公恳辞近职,甘于退伏,其高尚者也。
死生之变,智者怵焉;
公豫决大期,顺物之化,其达生者也。
家庭之训,昔人难之;
公躬导诸子,厥后甚大,其善教者也。
举是四节,足为名臣。
恭叙遗芳,敢告太史
谨状。
张密学秉 北宋 · 宋绶
 出处:全宋文卷四○○
张密学秉字孟节歙州新安人
父谔,字昌言南唐秘书丞通判鄂州
宋师南伐,与州将许昌裔叶议归款。
太祖召见,劳赐良厚,授右赞善大夫
平,选知阆州
太平兴国中,即除西川转运副使
先是,土人罕习舟楫,取峡江中竞渡者给漕运役,覆溺常十四五。
谔建议置威棹军,分隶管勾,自是无覆舟之患。
历官荆湖江浙等道制置茶盐副使
卒,累赠太子太傅
进士,仪状丰丽,属词敏速,善书翰,太宗喜之,擢置甲科第二。
解褐将作监丞通判宣州,迁监察御史
深为赵普所器,以弟之子妻之。
会有荐其才者,得知郑州
召还,直昭文馆,迁右司谏。
会以赵昌言制置茶盐使,薛映副之。
入为右计司河南西道判官,俄换盐铁判官度支员外郎知制诰判吏部铨知审官院。
唐朝故事,南省首曹罕兼掌诰,多退为行内曹郎,至是用此制,其后进改多优迁首曹矣。
吏部郎中,依前知制诰
真宗嗣位,进秩兵部郎中判昭文馆
时草叙用官制,有「顷因微累,谪于遐荒」之语,上览之曰:「若是,则先朝失刑矣」。
遂除左谏议大夫,连知颍、襄二州,徙凤翔府,诉以母老贫窭,诏给装钱。
未行,改江陵
丁母忧,起复知河南府
景德初,徙河阳,换澶州
车驾将幸河上,又徙知滑州
道出韦城迎谒境上,俾预从官侍食。
遣与齐州马应昌濮州张晟往来河上,部丁夫凿凌以防契丹南渡。
召归阙,复判吏部铨,拜工部侍郎同知审官院、通进银台司纠察在京刑狱
东封,诏与知制诰王曾访问所过耆老,送閤门引见。
并具州县系囚所犯闻奏。
复与周起同试东封路服勤词学、经明行修举人
出知永兴军府,会祀汾阴,为东京留守判官
向敏中尚书留守出入与之联骑,少所撝抑,时议过之。
礼部侍郎,加枢密直学士,复知并州
将行,上作五言诗饯之。
相州
九年,复纠察在京刑狱
卒,年五十六。
录其二子遹、逖,并为大理评事
按:《新安文献志》卷九四上,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孤雁 北宋 · 鲍当
五言绝句 押震韵
天寒稻粱少,万里孤难进。
不惜充君庖,为带边城信宋司马光《温公续诗话》 《温公续诗话》:鲍当善为诗,景德二年进士第,为河南法曹薛尚书映知府失其意,初甚怒之,献《孤雁》诗云云。薛大嗟赏,自是不复以掾属待之,时人谓之鲍孤雁。)
司空苏公墓志铭崇宁元年十一月1102年11月丙申 北宋 · 曾肇
 出处:全宋文卷二三八三、《曲阜集》卷四、《名臣碑传琬琰集》中集卷三○、《文章正宗》续集卷六 创作地点:湖南省岳阳市
建中靖国元年五月庚辰观文殿大学士太子太保致仕苏公,薨于润州
讣闻,上辍视朝三日,赠司空
中使赙恤其家,葬事官给。
崇宁元年十一月丙申,葬丹徒县义礼乡乐安亭五州山之东北阜。
维苏氏出帝高阳之后,昆吾之子封于苏,子孙因以为氏。
在周,忿生实为司寇
其后,建、武父子,纯、章祖孙,俱显于汉。
章后十有三世,而绰、威复显周、隋;
又三世,而瑰、颋相唐,声烈益大。
至本朝,而公父子又以儒学显。
公起书生,致位丞相历事五世,为时元臣。
退老于家,始终一德,可谓盛哉!
瑰世家武功,元和中,曾孙奕光州刺史,始家固始
又四世孙益,随王潮入闽,生先诲,仕漳州刺史,居泉州同安,遂为同安人
开宝末,平盗有功,归朝,擢左屯卫将军,官其十子。
左卫平盗时,其子得盗所募人名籍千馀纸,焚之。
左卫闻之,喜曰:「儿有阴德,其后必大」。
是为公曾祖,讳某,赠司空
司空之子,举进士不合,改授武职,终左屯卫将军讳某,赠太师、福国公
生公考,讳绅,以贤良方正起家,被遇仁宗,入翰林学士
议论文采,震耀一时,有传国史,赠太师魏国公,葬润州,故今为丹徒人
公曾祖妣张氏,祖妣刘氏、翁氏,妣陈氏,封代、随、徐、魏四国,皆太夫人。
公讳颂,字子容,性警敏,甫能言,应对不类常儿。
既就师学,力省功倍。
未冠,出举进士,辄据上第。
是时魏公方处显,公深自刻励,敝衣徒步,所交皆当世豪隽。
魏公任子当得京官,辞不就。
再举进士,为别试第一,遂中其科。
汉阳军判官,不赴,改宿州观察推官,徙知江宁县,有能名。
丁外艰,服除,为南京留守推官
欧阳文忠公时为留守,政事一以倚公,府赖以治。
皇祐五年,近臣连章荐公,召试,除馆阁校勘,迁大理寺丞
集贤校理同知太常礼院,编定集贤院书籍。
在馆九年,廉静自守,宰相富郑公、韩魏公贤之。
问所欲,恳求补外,二公称叹,乃以知颍州
仁宗山陵调发仓卒,公为度土产有无,高估缓期,官自为市,民不知扰,而课最他郡,颍人德之。
还,为提点开封府县镇公事。
建请浚自盟、白沟、圭刀四河,以疏畿内积水;
增西北诸县屯兵,以备非常。
明年,果有水灾,盗起长垣,至贼杀官吏,如公虑。
三司度支判官,累迁尚书工部郎中,出为淮南转运使
神宗自在藩邸,闻公名,及即位,公适送伴契丹使,次恩州,驿夜火,左右请与虏使出避,兵叩门欲入救,公不为动,闭门坚卧如常,徐使守卫卒扑灭之。
是夕,州人哗言虏有变,救兵亦欲乘间生事,至闻京师
使还,上闻公所以处之者,称善久之,知公为可用。
及使淮南,入辞,劳问甚宠。
数月,召修起居注判尚书礼部祠部三司磨勘司太常寺
熙宁元年,擢知制诰,历知通银台司审刑院提举官告院,判司农寺,知三年礼部贡举。
公在审刑,知金州张仲宣受财枉法抵死,法官援前比贷死,杖脊黥配海岛。
公奏:「古者刑不上大夫,仲宣官五品,有罪得乘车,今刑为徒隶,恐污辱衣冠」。
仲宣繇此得免杖黥,止流岭外。
自是命官无杖黥者。
上方励精为治,急于人材,大臣荐秀州军事判官李定
召见,擢太子中允监察御史里行
知制诰宋敏求以定骤自幕职而升朝著,任执法,非故事,与公及李大临相继封还词头,不草制诏。
再下公,公言:「祖宗朝,天下初定,故有起孤远而登显要者。
真宗以来,虽有幽人异行,亦不至超越资品。
非有积累之资、明白之效,一言称旨,便授御史,浸渐不已,恐高官要秩,或可以岐路致也」。
疏入,手诏召公对。
上引近诏举台官不拘官职高下为言,且曰:「格命久,将得罪」。
公对:「臣既知其不可,若因召谕,遂变前言,则是怀奸固位,此尤陛下所当罪也」。
退而又论举官诏意,不为选人设文。
敏求前罢,公与大临更奏,复下至于七八,最后特以付公,固执不行,乃与大临俱罢归班,而定御史之命亦为中寝。
公以守职不回绌,人望益重,宾客满门。
奉朝请,虽风雨寒暑,未尝移疾。
家贫,担石不充,无愠色。
岁馀,会恩得知婺州,徙亳州
归,句当三班院,加集贤院学士
未几,出知应天府
时更三赦,大临已复徙官,而用事者抑公,止授秘书监
岁中,复召为三班院、知银台司
吴越饥,择守,上曰:「苏某仁厚,必能拊安吴人」。
乃命知杭州
补败救荒,恩意户至。
尝会宾属有美堂,或传隶将兵谋窃发,州人恟惧。
密使捕首恶十数辈付狱,终燕谈笑如常,坐客莫知也。
踰年,召修国史提举中太一宫,进谏议大夫
元丰初权知开封府,听决精敏,上以为能。
有人告僧犯法,事连祥符孙纯,而所告法不当治,公杖告者遣之。
或谓公纵罪,有诏推鞫。
狱成,公坐失出杖罪而已。
御史舒亶奏公与连姻,不可以失论。
秘书监、知濠州
是时,公女新嫁李徽之子,盖李出,于徽之属疏,李族大,公实不知也。
公在开封,尝治国子博士陈世儒母为群婢所杀,争狱具,辄为法官所駮。
或谓公欲宽世儒夫妇,上以诘公,且曰:「此人伦大恶,毋纵有罪」。
公对:「事在有司,臣固不敢言宽,亦不敢谕之使重」。
既而公罢开封,狱移大理寺
大理奏世儒妻母因缘,大臣有请于公,又移御史台,自濠逮公赴对。
御史以言导公,公曰:「使某诬人死,不可为;
若自诬,虽重得罪,不避」。
手书数百言,皆自證词也。
上阅狱词,疑不直,诏更核实。
御史推穷,乃大理丞贾种民增损囚词,以为有请。
得其稿于狱吏家,于是种民抵罪,而公得白。
顾尝因人语及世儒帷簿事,公应曰:「然」。
以是为泄狱情,罢郡归班。
公虽坐吏议绌,而上眷不衰。
岁中,起知河阳
复言:「未当遽与藩郡」。
公未辞行,改知沧州
入辞,上曰:「朕知卿久矣,每欲用卿,辄为事夺,岂非命也!
知卿直道,久而自明」。
公顿首谢。
到沧数月,复太中大夫,召判尚书吏部
知制诰,论公复官未应法,诏以旧官判。
公尝具请归诸司尚书省,以复唐旧,至是命公详定官制。
寻复太中大夫
官制行,罢集贤院学士,进通议大夫吏部侍郎,以详定劳及车驾视省恩,再迁光禄大夫
母疾在告,上怪不见公,使枢密都承旨张诚一就问,趣出视事。
会母丧,再遣中人吊恤,法赙外,赐白金千两。
元祐初,服除,授刑部尚书,详定敕令;
俄迁吏部侍读,改翰林学士承旨
五年三月,拜尚书左丞
踰年,拜右仆射中书侍郎
公前后历典四选,铨综有条,士无留滞。
有自辩者,人人使尽其说,故虽不得所欲,亦心服而去。
敕令,必本大体;
侍读,多所启迪。
及登丞弼,论议持平,务循故事,避远权宠,不立党援,进退人材,弗专主己,理有未当,亦不苟从。
侍御史贾易坐言事出,既复监司,更赦除知苏州,公谓:「易论事不避权势,号为敢言,更赦除州,非允」。
论于帘前,未决,而御史杨畏、来之邵公稽留制书,公即拜章待罪,累上不许,固辞老病。
八年三月,罢为观文殿大学士集禧观使
九月,出知扬州
明年,除知河南府,公力辞,行复知扬州
三上书还政,授中太一宫使
绍圣四年,再告归,乃以太子少师致仕。
今上即位,迁太子太保
薨,年八十有二。
前薨一日,犹接对宾客
临终,神色不乱。
公天资闳厚,有犯不校。
守杭日久,或以事属公,不答;
既而其人当言路,数排迮公,公不自辨,亦未尝为人言也。
凡所施为,主于宽恕,故天下称为钜人长者。
尤以礼法自持,虽贵,奉养如寒士。
筑第京口,仅蔽风雨。
比薨,来吊哭者,见其服用俭素,皆叹息而去。
博学,于书无所不读。
图纬阴阳、五行星历,下至山经本草、训故文字,靡不该贯。
尤明典故,喜为人言,亹亹不绝。
学士大夫有僻书疑事,多从公质问;
朝廷有所制作,公必与焉。
每燕见从容,多所咨访,公必据经引古,参酌时宜以对,上未尝不嘉叹焉。
至于因事建明,著在台阁
如论郭皇后当祔后庙,侍讲师臣,不当坐讲之类,其言甚众,盖不可一二举也。
官制,时议者欲分文武选于吏、兵部,上谓三代两汉初无文武之别。
公举唐制,吏部三铨,今欲文武一归吏部,宜分左右曹以主两选,每选又以品秩分治之。
于是四选之法定焉。
他所订正,类如此。
上以契丹通好百年,典章案牍,往往散逸,命公捃拾次比为书。
再期而成,合二百五十卷。
奏,称善,赐名《华戎鲁卫信录》。
前后再使虏庭。
熙宁十年冬至,本朝历先契丹一日,公适在遽中,虏疑彼此致庆,当孰从?
公为言:「历家算术小异,则迟速不同,各从本朝历可也」。
上闻,善之。
尝奉诏校历,因奏制浑仪,时称其工。
后日官言其非是,诏近臣覆视,以公法为密,卒不能也。
又尝与补注《本草》,详定天下印文,多所釐正。
元丰中进士唱名于集英殿,有暨陶者,主司呼以去声,三呼不应,公进曰:「当以入声呼之」。
果出应。
上问何以知之?
公对:「三国时,吴有暨艳,造营府之论,恐其后」。
乡里,乃崇安人
上喜曰:「果吴人也」。
公为文章,驯雅有体,尤为宋元献公兄弟所称。
有文集若干卷。
累勋上柱国,爵公,开国赵郡,邑户四千七百,实食一千三百。
元妃凌氏,吴国夫人屯田郎中景阳女;
继室辛氏,韩国夫人驾部员外郎有则女。
六子:熹、嘉,朝奉郎
駉,朝散郎
诒,承议郎
京,奉议郎
携,通直郎
三女:次二前卒,左朝议大夫李孝鼎朝散郎刘琯襄州录事参军贾收,其婿也。
孙男十九:象先奉议郎
处厚承事郎
德与、行冲、季辅,皆承奉郎
某、某,未仕。
孙女十二,嫁者六人。
曾孙男女十三人。
初,公从事南京杜正献公尚亡恙,尝为公道其平生出处,施设本末,且曰:「子异日所至,亦如老夫」。
其后,公更践内外,以至得谢,爵齿名德,略相似焉,然则杜公可谓知人也已。
铭曰:
苏姓之兴,自周司寇
刑用中罚,有蕃其后。
更汉逮唐,史不绝书。
将相公卿,父子绍居。
遭乱南迁,俟时而显。
英英翰林,施不及远。
是生仆射,为宋世臣。
德以承家,学维发身。
其学伊何?
海涵山蓄。
问无不酬,钟叩龟卜。
其德伊何?
玉质金相
见于言行,规圆矩方。
不竞不絿,则维其常。
当义必争,君子之刚。
身有绌信,色无欣戚。
吾谁党雠,人孰恶斁?
晚跻鼎轴,师保东宫
五朝元老,勇退齐终。
乐安之亭,栖魄于此。
尚对前休,公多才子。
山北纪行十二章章八句 其一 1181年4月 南宋 · 朱熹
 押侵韵 创作地点:福建省南平市武夷山市
祗役庐山阳,矫首庐山阴。
云峰不可觌,碧涧何由寻。
昨朝解印章,结友同窥临。
尽彼岩壑胜,满兹仁知心(自注:予以闰月二十七日罢郡,是夕出城,宿罗汉。二十八日,宿白鹿二十九日,登黄云观,度三峡,窥玉渊,憩西涧,饮西原,宿卧龙四月一日,过开先,宿归宗。二日,浴汤泉,入康王谷,观水帘,宿景德观三日,与清江刘清之子澄永嘉张扬卿清叟、浔阳王阮南卿、周颐龟父长乐林用中择之洛阳赵希汉南纪、会稽陈祖永庆长、武当真卿师忠温陵吴兼善仲达庐陵许子春景阳新安胡莘尹仲建安王春卿长乐余隅占之、陈士直彦忠黄干季直临淮张彦先致远、会稽僧志南、明老俱行。)
御书阁碑景祐五年十月七日 北宋 · 叶清臣
 出处:全宋文卷五七七、《吴都文粹》卷八、绍定《吴郡志》卷三二、正德《姑苏志》卷二九、道光《苏州府志》卷四二、《虎丘山志》卷二二
真宗文明武定章圣孝皇帝光宅天下二十有五年,武威夷裔,文经覆载,礼修乐侈,刑平政一,天地并况,震于珍物。
乃东登泰山,降禅社首,西奠汾脽,南游苦县
典章人物,辉灼方夏,飞升腾实,卓越古今。
天纵将圣,兴学时敏,百斤中程,七行俱下。
详延英俊,寝寻经艺,披编日仄,点翰宵分。
帝庸赓歌,道谐筌崒,圣有谟训,义光简册。
体千万簏,留神小学,三元秉焕,八象流景。
丞相臣谓、臣拯相与文雅侍从之臣,发瑶笈,披琼蕴,编第为集,凡三百卷,请从刊摹,以传永久,制曰可。
景祐体天法道钦文聪武圣神孝德皇帝缵庆基,接神统,孝善继志,功能昭前。
思先皇帝馨德茂烈,巍巍郁郁,圣言睿藻,云章日丽,非书之黄素,䌌以文锦,检于玉匣,藏在石室,则何以比隆六籍,昭厥万祀?
于是司空上舆地之志,职方辨九山之物,分道遣使,咸锡其副,则吴郡虎丘存焉。
兹山据姑苏之右地,负乾阳之胜势,丛生万石,崛起平皋。
讲席坦乎千人,剑泉呀其百尺。
松篁总翠,烟岚异色,宜有神物,舍于宝坊。
前此守土臣实、臣度,初基尊奉,即山而宇,寒暑再离,风雨无赖。
景祐四年冬十月知军事臣堂始大前构,彻故以新。
奏取郡民绝籍而财入县官者钱一百七十万以售工材,移通判军州事臣宋卿经始虑素,程工董役。
日短昴,讫于驷见,更五甲子,阁成,无虑费竹木章个八百,役夫兵手指二十二万,不出帑一金,不调里一民,民不知役,而渠屋弥望。
凡为巾槴韫覆之物,皆称阁而具。
密础,材理坚致。
藻楣文棁,光彩眩转。
重檐四回,景阳不曜
飞陛横出,乔林在下。
熏厨凝香而赑屃,髹奁含辉而庨豁。
伟哉丽乎!
兹可以壮龟龙之负载,倬云汉之昭明者已。
先是永熙宸翰九轴,帝书一品,垂贲岫幌,弥历年所。
先朝宝跗入石,册六十二,分辉奎曲,并集为赐。
今皇帝飞云洒妙,墨本三十,重光祖武,嗣有恩颁。
至是落成,并置其上。
维三圣继统,昭明游艺,若三辰二曜,珠连璧合。
虽尧文禹律,昌作武述,何以过此!
惟堂以直清通敏,行己从政,忠而爱君,不以远迩。
惟宋卿方严肃给,裕民急吏,勤以办事顺成休绩。
斯书斯阁,斯人之赖。
清臣尝为史官,记天子言动;
使者符节,得按察郡县。
观圣人临下之赫,与守臣严上之恭,敢书始事,铭于乐石。
词曰:
天有文华日星,地有文秀昆溟,圣有文垂典经。
粤宋二宗,功迈德隆,天律有融
我皇定保,绳武祖考,笔墨精妙。
大人继明,三后重英,仪邻宣精。
香签宝帙,金匮石室,四方驰驲。
长洲,上当斗牛,其镇武丘。
茂林修,龙蟠虎伏,其地惟福。
直有真文,乃圣乃神,抚临其人。
守臣推忠,结宇再重,与山比崇。
猗金简有字,韬于委羽;
惟道家主藏,订诸蓬渚。
亶群玉之山,上符册府
天为大,宋是则。
文化成,世无极。
山斯朽,石斯泐。
飞阁秘书,时万时亿。
景祐五年十月七日两浙诸州水陆计度转运副使提点市舶司、本路劝农使管勾茶盐矾税、朝奉郎、守太常丞直史馆骑都尉赐紫金鱼袋臣叶清臣撰。
寻真观 南宋 · 朱熹
 出处:全宋文卷五六三五、《晦庵先生朱文公文别集》卷七
新安朱某仲晦永嘉薛洪持志、永嘉张扬卿清叟、缙云王仲杰之才、会稽陈祖永庆长、临江刘清之子澄长乐林用中择之乐阳赵希汉南纪、宜春彭楼子应、宜春彭凤子仪温陵许子春景阳庐陵郭植廷植、长乐余隅占之临淮彦先致远,淳熙辛丑三月丙戌至此。
莆田公弼梦良、长乐陈士直彦忠先归。
后汉残碑阴跋1064年5月18日 北宋 · 欧阳修
 出处:全宋文卷七二○、《欧阳文忠公集》卷一三五、《集古录》卷二、《六一题跋》卷二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右汉残碑阴,前后磨灭,不知为何人碑。
其知为汉碑者,盖其隶字非汉人莫能为也。
其字仅可见者尚数十,而姓名完者九人,曰:王伯卿、赵仲方、贾周、王景阳、贾元辅、宗石处、王仲宣、马安国、王通国,皆无官号邑里,莫知为何人。
汉隶在者少,为难得,故录之。
治平元年五月十八日书。
尤求书阁早梅乾隆乙未 清 · 弘历
七言绝句 押灰韵 出处:御制诗四集卷二十五
写出孤山不落梅尤求此图盖摹林逋孤山之意秦邵题诗末句云写个孤山不落兹易其一字便觉不俚并识之)野亭放鹤忆徘徊孤山今有放鹤亭而无留鹤轩不知秦邵何所指)
石桥策蹇伊谁氏,应是杭州薛映来。
送医李寅序1109年 北宋 · 晁补之
 出处:全宋文卷二七二一、《鸡肋集》卷三五 创作地点:山东省济宁市金乡县
余应举时,见王荆公书一事云:妙应大师智缘诊父之脉,知其子祸福。
翰林王丞旨禹玉疑古无有,缘曰:「秦医和晋侯之脉,而知其良臣将死。
良臣之命,乃见于晋侯之脉,诊父知子,又何足怪乎」?
余闻其语三十七年,而未见其人也。
晚遇李君景阳于缗,景阳儒服而来,以医自名,能读黄帝歧伯金匮玉函之书,剖析其精义,如指诸掌。
又旁出入月令、阴阳诸书,论物之方生方死,或损而益,或益而损,见微而知著,观表而得里,衮衮不可穷。
余听而说之,味其言,盖有妙应之术而不自名,曰:「吾业不在是也」。
唐韩愈宪宗时侍御史李虚中深于五行书,以人之始生年月日、所直日辰支干、相生胜衰死相王,斟酌推人寿夭贵贱,百不失一。
其说汪洋奥义,关节开解,星官历翁莫能与之较得失。
虚中之术,盖至今犹传也。
夫播五行于四时,见于经,若有机焉,万物皆出入于此而不可逃。
以其溥博而加物兼得之者,擿抉而言,犹足以知人祸福如此。
今脉吾之臂,以吾腹中之五行,犹之日辰支干,亦相生胜衰死相王,又参两之,以窍藏之,变动在尺寸关部间,顾第弗深考,睨而视之,何为而不可以知吾之失得吉凶,如虚中之索于外哉?
以是知景阳犹藏其学而未言也,滋可贤已。
景阳名寅,齐人。
叶凯翁来京师受知吴宗师又为名公卿所爱礼得四爱堂诗甚富此行真不虚也为赋五绝 其五 叶氏四爱堂 元 · 欧阳玄
七言绝句 押蒸韵 出处:皇元风雅卷之四
涪陵翁解识春陵,薛映何如刺史弘。
叶氏堂中知尚友,不缘花有爱和憎。
有司行事并依祖宗条法奏隆兴元年四月 南宋 · 凌景夏
 出处:全宋文卷四一九四
看详到下吏舞文曲说,所欲予者,巧为之地;
所欲不予者,深抑其情。
名器帝王厉世摩钝之术也。
太祖皇帝不以伶官处士人之列;
太宗钱昱贵家子,不宜任丞郎
真宗薛映张咏例兼近职,令立定员,以免倖觊。
近年以来,非泛恩数,或私近倖,或宠贵戚,或予将帅,援例求之,即以予之。
知其非是,则又曰:「馀人不得援例」。
至于六部之所勘当,则取决于三省群胥;
大理寺之所断决,则禀听于朝廷风旨。
其弊已久,谓为固然。
愿严为之禁,使官得以胜吏,则人得以守法,人得以守法,则法得以胜例一切惟法之从,而不惟例之听,则事简而易行。
今检会绍兴三十一年十二月十七日臣僚上言:国家累圣相承,垂二百年,文谟武烈,克贻厥后,在台省则为宪纲,在有司则为甲令。
今则不然,均是事也,而有前批、后批之殊;
同是法也,而有元降、续降之别。
欲予则巧为傅会,欲夺则工于舞文。
法不相当,则云更合取自朝廷指挥
自知无法可行,则云如朝廷特降指挥,于本部条法别无违碍。
有勘当已上而退送者,有未及勘当而奏状者,或因堂白而面授旨意,或无处分而唯务陆沉。
变乱旧章,眩惑观听,可不深惩而痛革欤!
愿诏三省大臣,凡四方奏请送有司,令各以成法来上,尽捐宿弊,其不以实而依违迁就者,主典科违制之罪,长吏以不职免所居官。
台谏常切觉察,令三省六曹遵守。
按:《宋会要辑稿》职官一之五三。第三册第二三五六页又见《中兴两朝编年纲目》卷一三。
观文殿大学士苏公行状1102年6月 北宋 · 邹浩
 出处:全宋文卷二八四三、《道乡集》卷三九、《古今合璧事类备要》后集卷二七、《群书考索》后集卷七 创作地点:浙江省绍兴市
苏氏出己姓,颛帝之后。
裔孙吴回重黎,生陆终,陆终生昆吾
昆吾之子封于苏,今邺郡之西苏城是也。
三代时,苏忿生周司寇,世居河内,后徙武功
汉平陵侯建平陵
七世孙章为并州刺史,又五世生魏刚侯则,又八世生绰,为周度支尚书封邳公
邳公生威,相隋,封房公
曾孙瑰相唐中宗、睿宗,封许公
许公生诜,为徐州刺史
徐州孙奕元和中光州刺史,家固始
光州孙益固始王潮入闽,为王氏领军使,国初赠隰州刺史
隰州生光诲,石晋初与留从效泉南叛将黄绍颇从效表为漳州刺史
泉帅陈洪进畏其英杰,不为己下,以计召之至同安,为大第留不遣,而密使人之漳州夺其位,遂为泉州同安人
开宝末盗起,劫漳州为盟主,馀党环城下。
监郡何承矩州将乔维岳欲屠城,遁去。
漳州一夕殪盗魁十馀人,送首级于州,馀众皆溃,城门始开。
归朝赏功,迁左屯卫将军,官其子十人,即公之高祖也。
子某仕江南,为漳州行军司马检校国子祭酒
初,漳州既夷群盗,祭酒急索帐中,得贼所募人名籍千馀纸,火之,皆得不诛。
漳州闻之,语人曰:「吾儿有阴德,其后必大」。
以公贵赠司空大夫张氏赠代国太夫人
生福公,讳某,少魁杰,有文武术略,举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被召,会罢六科。
后与魏公同登进士第,既而覆落,改三班官,非其志也。
提点荆湖南北路刑狱公事,知宜、邵、复三州,所至有风绩。
左屯卫将军,赠太师、福国公
初娶刘氏,陈留郡,赠随国太夫人
再娶翁氏,长安郡太君,赠徐国太夫人
刘夫人生魏公,讳某仁宗时贤良方正决科,登侍从,入翰林学士
数纳忠论事,特被知遇,赫然为天下伟人。
不幸早世,终侍读学士河阳府,赠太师魏国公
娶陈氏,河南郡太君,赠魏国太夫人生公
公机警夙成,性知礼义。
三岁时,魏公为宜州推官,公犹未离怀抱,与人语,出则从官府之称,入则如家人礼。
州将日召至其家与语,谓人曰「儿异人也」。
既就外傅,则与老生大儒讲论六经指义,无不通贯。
建安黄晞福唐王皓南城李觏临川蔡元导、元翰,建阳陈洪辈皆与为忘年友
十八预进士高荐,大为吴公育所重。
魏公任子恩当得京秩,公力辞不受。
再举,为别试第一,考官欧阳公修、张公方平谓人曰:「吾所试题,非通天人之奥、穷制作之原者不在首选也」。
遂中庆历二年乙科,调汉阳军判官
以魏公奉诏北京,改宿州观察推官
魏公持福公丧,又改知江宁府江宁县事。
建业承李氏后,版籍赋舆皆无法制,每有发敛,府移追扰,吏系缧于道。
公至则曰:「此令职也,府何与焉」。
每因治诉,旁问邻里丁产多寡,悉得其详。
一日,召乡老更定户籍。
民有自占不实者,必曰:「汝家尚有某丁某产,何不自言」?
相顾而惊,无敢隐者,一县以为神明。
又为刬革蠹弊,更设条教,简而易行,诸县取以为法。
他日,诸令长造门,领县长拜廷下,谢曰:「此曹获免追逮,皆公之赐也」。
民有忿争者,至诚喻以乡党宜相亲善意,若以小忿而失欢心,一旦缓急,将何赖焉,往往谢去,或至半道思公言而归,县以大治。
监司王鼎、王绰、杨纮皆以部吏少许可,及观公施设,则曰:「非吾所及也」。
寻以魏公忧去职,用治命葬京口,故今为润州人
服除,为南京留守推官
留守欧阳公一以府政委之曰:「子容处事精审,一经阅览,则某不复省矣」。
杜岐公老居睢阳,一见公,深器之,每间数日,必折简召,常曰:「如君,真所谓不可得而亲疏者」。
且自谓平生人罕见其用心处。
遂自小官以至为侍从宰相,所以施设出处、先后本末,悉以语公,曰:「以子相知,且知子异日必为此官,老夫非以自矜也」。
其后公出入中外,荐历清要,至为宰辅,还政退居,名德终始略相似焉。
皇祐四年翰林学士赵槩与诸禁从列荐公文学才行宜在朝廷,召试学士院
明年,改大理寺丞
时公与冯公京同试,入最优等,除馆阁校勘
至和初同知太常礼院
嘉祐二年,改集贤校理,编定集贤院书集,再迁太常博士
前后在馆九年,官冷俸薄,而奉翁夫人、陈夫人,养诸姑姊妹与外族之无归者凡数十人,躬自刻厉,甘旨无阙,婚嫁以时,妻子衣食之用常不足,而公处之晏如也。
时富郑公、韩魏公为相,务推尚廉退有德之士,以劝励风俗,知公久次儒馆,不干荣利,屡问所欲,惟力求外,以便亲养,遂除知颍州
后富公遗公书曰:「若吾子出处,可谓真古之君子矣」。
考课,进祠部员外郎
英宗即位,迁度支员外郎
仁宗山陵,有司不知故事,调发严急,吏挟事势,多以不时难得之物赋诸郡,旁郡皆取于民,至胁以军法。
公谕吏曰:「遗诏山陵务从俭约,岂有土不产可强赋以害民乎」?
至纤至悉,躬自区处,民既便之,而事以集。
召为开封府界提点诸县镇公事,陛对称旨,赐绯衣银鱼。
岁大旱疫,公请转邻路以补匮乏,且委本司与诸县审蠲租税,免自朝廷差官以重劳扰,民赖以济甚众。
又言周制六军盖出六乡之众,在王畿四郊之地。
唐设十二卫将军,亦散布辅畿郡县,又以关内诸府分隶之,皆所以临制四方,为上国蕃卫也。
国朝禁兵多屯京城及畿内东南诸县,虽于运粮供馈为便,而西北两面武备或阙。
中牟长垣直都门要冲之路,二鄙驿置皆由此出,而旧不屯兵,至于城守防传,居常乏人。
请置营益兵,以备非常。
明年,杜文等乘饥啸聚长垣,贼杀官吏,人莫不服公之先见。
公即请以获盗多寡立县令殿最法,以为巡检县尉但能捕盗,而不能使民不为盗,能使民不为盗者,县令也。
且州县物务岁课稍亏,则官佐有罚。
今良民罹剽劫之害,而亲民官独不任其责,可乎!
三司度支判官,为治平四年寿圣节接送伴使。
虏使还至恩州驿舍,夜火,左右白请与虏使出避。
州兵叩门,欲入救,公闭门不纳,令曰「妄动者寘之法」,徐使防卒扑灭之。
郡人恟恟以为虏反,州兵亦欲因缘生事,飞语至京师
公还入对,神宗首以问公,闻奏本末,喜曰:「朕始亦疑之,使人密诇,皆如卿言。
闻卿措置甚得宜,其所镇遏多矣」。
覃恩改工部郎中,迁为淮南转运使
神宗收揽万机,厉精政事,尤留意人物,自在藩邸闻公名。
及使事还,被知遇。
至陛辞日,咨访治道,因问入馆之年,曰:「何濡滞久耶」?
公曰:「臣自选调被召,才改官即入馆,历计资级,未为濡滞」。
于是有用公意。
未几,光禄卿史炤淮南转运使
因对,上曰:「苏某有学识,与卿同事甚善」。
后数月,召修《起居注》。
先是,记注久阙员,资望无踰公者。
丞相韩魏公数荐公,会执政以亲嫌为言,故有使淮之命。
至是上自擢焉。
公与秘阁校理李大临并命,官同而除同,以公职集贤,在大临上,公以年齿推先大临而居其下。
同判礼部、祠部,又判三司磨勘司,改同判太常寺兼礼仪事。
熙宁元年,召试知制诰
故事,外制不过六员,时阙其一。
上不欲独试大临,命公同试,员遂溢数,乃特恩也。
入谢,赐金紫。
俄充北朝皇太后生辰国信使
是岁郊恩,加朝散大夫封南阳县男食邑三百户
二年,兼通进银台司兼门下封驳事,同详定命官使臣过犯。
又为北朝贺生辰馆伴使,同知审官院权审刑院事。
时知金州、比部郎中张仲宣坐枉法赃罪至死,法官李希辅例,贷死杖脊,黥隶海岛。
公奏曰:「希辅、仲宣均为枉法,而情有轻有重者」。
上愕然曰:「枉法岂复有轻者」?
公曰:「希辅知台州,受赇数百千,额外度僧。
仲宣则以所部金坑发檄巡检体究无甚利,土人惮兴作,遂以金八两求仲宣不差官比较,止系违令,可比恐喝条耳,故枉法为轻」。
上曰:「免决黥之,如何」?
公曰:「士大夫有罪,可杀则杀之。
古者刑不上大夫,仲宣官五品,有罪得乘车,令贷其死而黥之,使与徒隶为伍,所重者污辱衣冠,顾其人无足矜也」。
上曰:「免决与黥,流岭外」。
公再拜奉诏。
自是命官犯赃抵罪者遂以为例。
又兼提举兵吏司封官诰院,详定天下印文,判司农寺
三年,权知贡举
四月,朝廷特除前秀州军事判官李定太子中允监察御史里行知制诰宋敏求以为弗循旧制,封还词头。
翌日辞职,罢之,词头复下。
公适当制,即奏:「去岁诏旨专令中丞举官,虽不限资品,犹以京秩荐授。
自支郡幕职官入居纠绳之地,近岁未有。
议者或谓唐世自诸侯幕府入登台省者多矣,定之此除不为过,臣以谓不然。
在唐方镇盛时,有奏辟郎官御史以充幕府者,由此幕府增重。
祖宗深鉴此弊,一切釐改,州郡僚佐皆从朝廷补受,大臣出镇或许辟官,亦皆随资注拟,满岁迁秩,并循铨格,非复唐世之比。
而今之三院又重于昔时,况不由铨考擢授朝列,不缘御史之荐直寘宪台,虽朝廷急于用才,度越常格,然隳紊法制,必致人言,所者小,所损者大,未敢具草」。
复送李大临大临如公议。
又送公,公又言:「祖宗朝天下初定,士或弃草莱而不用,故有起孤远而登显要者。
真宗后,每有除授,虽幽人异行,亦不至超越资品。
今朝廷清明俊乂,并用进士台阁动有成规。
远州幕官,非有积累之资,明白之效,偶因召对,一言称旨,便授台官,它日或有非常之人又过于此,则复以何官处之?
浸渐不已,诚恐高官要秩或可以岐路致也。
臣切谓威福之柄,人主得以自专;
官守有责,臣下得以固执。
若朝廷以定才实非常,则当特与改官,别授职任,随资超用,无所不可,不必遂弃近例,处之宪纲」。
疏奏,手诏曰:「二十八日上殿来,有事指挥」。
公入对,上曰:「卿所谓李定事虽善,然熙宁二年诏书,奏举台官,不拘官职高下令兼权,则定之除命正诏意,不为越法。
宜以举官条赴院商量,速为草制,久格诏命,恐将得罪。
卿宜思之」。
公曰:「臣闻治道在察臣下之邪正,邪正之分,惟所操守。
若臣前以为不可,今蒙陛下召谕,遂变前言,乃奸邪固位之臣所为也,陛下亦将察而罪之矣。
熙宁二年诏书臣亦讲论,若于臣心无疑,岂敢久格诏命」?
退而复论曰:「从前台官须于太常博士以上、中行员外郎以下奏举,难得资序相当之人,故朝廷又令不拘官职高下令兼权,盖谓不限博士中行员外郎耳,非谓选人亦许奏举也。
所谓兼权者,如三丞已行,未可为监察,故令上权;
前行员外郎,不可为侍御,故令下兼。
皆不为选人设。
若不拘官职高下选人在其间,则是秀州判官亦可以兼权里行,不必更改中允也。
臣所以喋喋有言者,但为爱惜朝廷之法,遵守有司之职耳」。
缴而复下,至于七八。
后虽大临当日,而堂劄批「圣旨与除李定系特旨,不碍近降条制」,促公撰词。
公又奏:「定初等职官,超授朝列,兼权御史,不应近制。
若果出圣意,则须非常之才,然后可以厌伏群议。
马周为条陈当世切务,唐太宗拔于布衣。
近世张知白上书言事,论议卓越,真宗拔于河阳职官。
此二臣者,可谓有显状矣。
犹召直门下省明年方用为御史
知白召还,奏对称旨,亦命试舍人院,然后授以正言
果足副特旨之擢,别授一官,寘之京师,俟见实状,进用未晚」。
遂与大临俱落知制诰归班。
凡岁馀,虽大寒暑、甚风雨,未尝一日移告。
执政或喻公请外官闲局,公曰:「方以罪谪,敢求自便乎」?
士大夫推重之。
四年,大享明堂恩,始知婺州
桐庐,江水暴迅,挽舟卒力不胜,樯折,舟横覆。
魏国太夫人在舟中几溺矣,公哀号赴水救之,舟忽自正。
太夫人甫出及岸,舟反覆,溺公一子与妹与甥。
皆不救,独太夫人脱危难,水不入口。
众以谓公诚孝所感,阴相之所致也。
婺学逼双溪,每秋潦溪涨,浸殿堂水数尺。
公乃迁于近南爽恺之地,多士四集,导以礼义。
自此士向学,登第者相继,文物之盛,前数十年无有也。
移知亳州,七年,召还,勾当三班院
是岁用郊祀恩复集贤院学士,加护军
八年,出知应天府,兼南京留守司事。
十月,彗星出,赦天下。
始,公与李大临同得罪,而当涂者特不喜公,至是三更赦,大临待制,独于公以久不磨勘为言,止除秘书监
岁终,复召勾当三班院
因对奏言:「本朝自庆历中因营妇逃亡,指赦而出,始有不用赦原之法。
臣在南都,见有犯罪在数十年前,虽屡经赦宥,不得沾恩者,则无知之民一犯禁令,无自新之路矣,甚可矜恻」。
上以为然,其后遂诏法官议而改焉
寻兼知通银台司
九年,以吴越荐饥,选知杭州
一日出,遇百馀人遮道泣诉曰:「某等以转运司责所逋市易缗钱,昼系公庭,夜禁厢院,虽死无可偿者」。
公曰:「吾今释汝,使汝得营生事。
衣食之馀,悉以偿官,期以岁月而足,可乎」?
皆曰不敢负,于是纵之。
转运使大怒,欲奏公沮坏法令,而民偿责者乃先期而至,遂不复言。
一日,燕有美堂,闻将兵结集,谋害官吏,郡人喧传,恐惧不安。
公谈笑自如,密谕兵官多捕首领十数辈,械送狱中。
逮暮夜会散,而坐客不知也。
十年,召修仁宗英宗正史,俄兼提举中太一宫、兼集禧观
是岁,再充北朝生辰国信使
郊礼成,进右谏议大夫,封开国子,加食邑三百户
在虏中,遇冬至,本朝历先北朝一日,北人问公孰是。
公曰:「历家算术小异,迟速不同。
谓如亥时节气当交,则犹是今夕;
若踰数刻,即属子时,为明日矣。
或先或后,各从本朝之历可也」。
虏人深以为然,遂各以其日为节庆贺。
使还奏之,上喜曰:「朕思之,此最难处。
卿之所对,极中事理」。
因问虏中山川形势、人情向背,公曰:「虏讲和之日久,颇窃中国典章礼义以维持其政令,上下相安,未有离贰之意。
昔人以谓匈奴直百年之运,言其盛衰有数也」。
上曰:「虏比自耶律德光至今,何止百年」?
公曰:「汉武帝自谓高皇帝遗朕平城之忧,虽久动征讨,而匈奴终不服。
宣帝呼韩单于稽首称藩。
唐自中叶以后,河湟陷于吐蕃宪宗每读《贞观政要》,慨然有收复意。
至宣宗时,乃以三关七州归于有司。
由此观之,夷狄之叛服不常,不系中国之盛衰也」。
上深然之。
京尹缺,上欲用公,吴丞相充以史院才难得人为言。
上宣曰「苏某久历藩府,详练政事」,遂擢权知开封府
未半岁,都邑称治。
上谕宰臣等曰:「苏某到府,决遣无滞」。
祥符孙纯罢官,欲之新任,贷其所部门僧钱百千。
它日,同院僧告门僧还往倡家,且持钱百千出,疑有奸。
公判曰:「告非干己事,不当治。
钱隶常住,非官给,无贷贷法,然闻事作,已偿之矣」。
乃杖僧。
言者谓公纵出罪,有诏鞫治,而公止坐失出杖罪。
案成,御史舒亶驳奏,以谓乃苏某女婿堂姊之子,实为近亲,不可以失论。
是时公女新嫁李徽之子,李大族,公固不知其为亲也,不复自辨。
降授秘书监、知濠州
公在府日,尝治国子博士陈世儒狱。
世儒妻李氏恶世儒所生母,欲其死,谕群婢曰:「博士一日持丧,则汝辈欲留者多与金,欲去者厚遣之」。
语多类此,终不明言使之杀也。
狱成,而法吏以李氏无杀姑语,情虽切害,而法不至死,案屡驳而情不移。
一日,因奏事,上谓公曰:「人言卿与所司欲宽世儒狱,此人伦大恶,当穷竟,不可纵」。
公曰:「臣备员京尹,有罪者皆付之有司,一有轻重意,则有司观望,遂致刑名出入。
此事臣固不敢言宽,亦不敢喻之使重」。
公既出,而狱久不决,移治大理寺
大理即以李氏之母吕乃枢密副使公著之妹,公著与苏某厚,必尝请求,请遣官即讯,而已移劾御史台
公自濠赴台置对,御史曰:「公素长者,必以交旧之情不能违,速自言,毋重困辱」。
公曰:「使某诬人,虽死不可为。
若自诬以得罪,虽甚重不敢避」。
遂手书数百言付狱吏。
上览奏牍,以为疑,诏御史求实状。
御史反覆究治,无所得,乃诘大理狱吏所以得吕某请求之说。
吏穷,吐实曰:「此乃大理丞贾种民增减其文而为之也,今其稿尚在家」。
取而视之,信然。
于是公得辨明,止坐尝闻同列语世儒帷箔事,应曰诚有之,为泄狱情,罢濠州
未几,除知河阳,以魏公捐馆河阳辞不行,改知沧州
入辞,曰:「如卿宜在朝廷,朕知卿久矣,每欲用卿,辄为事所夺,岂非命也。
卿直道久而自明」。
公顿首谢,因言:「臣母畏寒,俟春和可行」。
上曰:「卿母谁氏」?
公曰:「龙图阁直学士陈从易女」。
上曰:「天圣间侍从耶」?
公曰:「臣外祖天圣间以直昭文馆广州还,不市南物,辇见俸过岭。
仁宗闻之,即日擢知制诰」。
上曰:「清节过于马援矣」。
到沧数月,复大中大夫,召还,判尚书吏部
中书舍人舒亶言公复官未应叙法,中批以旧官判吏部,又兼详定官制。
先是,唐制文选掌于吏部武选兵部主之。
神宗谓自三代至汉未尝有文武之别,议者不知所处。
公言:「唐制,吏部三铨之法,分品秩而掌选事。
今欲文武一归吏部,则莫若分左右曹以掌两选,又以品秩课格分治之,无所不可」。
上从之,于是吏部有四选之法焉。
后因进对,上曰:「朝廷与契丹通好岁久,故事仪式遗散者多,每使人生事无以折正。
朕欲集国朝以来至昨代州地界文案,以类编次为书,后来得以稽据,非卿不可成。
然此书浩繁,卿自度几岁可毕」?
公曰:「臣愿尽力二年」。
因令置局于枢密后厅,仍辟官检阅文字
如期书成,凡十有八门,二百五十卷,为事目总叙奏之。
上览之嘉叹,赐名《华戎鲁卫录》。
元丰五年,为北虏贺正馆伴使。
虏使郑颛明辩有才智,上命副使张山甫谕以「近命苏颂修《信录》,欲以重两朝盟好之固」,颛感激称谢,见公益恭逊,私觌礼物,皆异常时。
遣使喻旨曰:「闻虏使以卿儒学酝藉,赠遗特殊,今以小龙琉璃器赐卿,可予之以答其意」。
颛复遗公异锦一端,即日进之。
后因奏事语及,上曰:「禁中所无也」。
大中大夫
官制行,改通议大夫吏部侍郎,以尝领详定,特迁正议大夫
六年,上幸尚书省,迁光禄大夫
是岁,增上列圣徽号,为礼仪使,乘辂奉册入庙。
郊礼成,加上护军,进开国侯食邑千三百户。
七年,魏国太夫人寝疾在告,同曹侍郎权引选人。
上顾左右,问苏颂安在,左右以实对,令枢密承旨张诚一喻旨曰:「太夫人疾幸有间,宜亟出视事」。
会太夫人薨,遣中使就第抚问曰:「早闻太夫人之丧,想卿情极哀慕。
方暑,宜少抑摧踊」。
明日,又遣使赐白金千两,诏有司假官舍以居,州郡应副葬事。
元祐初服除,进刑部尚书,俄兼详定重修敕令。
二年,迁吏部
八月,兼侍读
奏言:「国朝典章,大抵沿袭唐旧,史官所记,善恶咸备。
乞诏史官学士采录新、旧《唐书》中臣主所行,日进数事,以备圣览」。
遂诏经筵官遇非讲读日进汉、唐故事二条。
公每有所进,可为规戒、有补时事者,必述以己意,反复言之。
公前后掌天官四选五年,是时新法行,吏无所觊。
每选人改官,京朝官、使臣关升磨勘,或以功过当升降者,吏洗垢求瑕,故为稽滞,且引失自首,以沮格之。
远方寒选待次辇下,动经岁时,不见得否。
公至则敕吏曰,某官缘某事当会某处,仍引合用条格,具委无漏落状同上,自是吏不得逞。
每诉者至,必取案牍使自省阅,诉者服乃退。
其不服者,公必往复诘难,度可行行之。
苟有疑,则为之奏请,或白都堂
故士大夫受赐多,不得者亦以为无可憾。
四年,迁翰林学士承旨,兼掌皇弟五王笺表。
明年三月,迁尚书左丞
公自至和入中,馆居京久,闾巷之人皆闻公名。
至是登用,莫不相庆。
明日,语执政曰:「苏甚慰人望」。
七年,纳皇后,讲修六礼,为册礼使
六月,进右仆射中书侍郎开国公,加食邑七百户、实封三百户
是岁郊礼恩,加千户、实封四百户
公自与闻国政,务在奉行故事,使有司奉法遵职,执事量能授任,杜绝侥倖僭差之原。
深戒疆埸之臣邀功生事。
每庙堂论议,古證今,出入经史,所未安者必力争之,毅然不可,与同列浸不合。
会牵复前侍御史贾易苏州,争不决,至论于上前。
公曰:「易与臣本无雅故,以其为御史不避权要,号为敢言,又法应牵复。
既已为监司矣,乃徙知苏州,则是虽更赦,反下迁。
兼其馀当牵复者甚众,使人人如,则赦令为虚文矣」。
众欲加直馆阁职,公亦以为不可。
有旨再议,而御史杨畏、来之邵公稽留诏命。
公闻之,即舆归私第待罪。
三上章乞致仕,不许,又再以老病辞。
八年三月,拜观文殿大学士集禧观使
九月,出知扬州
宣仁太后上仙,哲宗始亲政,因公陛辞,尤加眷礼,问为政大略与人才能否。
公对甚久。
明年西京留守阙,首命除公。
公以老再辞,不听。
既行而卫国夫人薨,恳请南归,时绍圣初年也。
复知扬州明年,再请还政。
章累上,遂拜中太一宫使,居京口
后二年复请老,乃以太子少师致仕。
今上即位,拜太子太保,增邑四百户,实封一百户
建中靖国元年五月戊寅日北至,公起居膳犹如常,三接宾客,甚款至。
已而草遗表数百言。
逮暮,与诸子语如平时,无一及家事。
明日稍就枕,即屏左右、却药饵,召所用医工亲谢遣之。
夜半,犹起就坐,达寅而薨,实二十日也。
讣闻,上辍视朝二日,制赠司空,遣中使赙恤其家,恩意甚至。
公天资仁厚,宇量闳博,喜愠不形于色。
事亲孝,睦九族以慈,处朋友以义。
幼自偪束,尤谨礼法,虽燕居,必正衣冠危坐,家人莫见堕容。
平生未尝问家人有无,晚际会,所得俸赐,随即散用。
其自奉养至俭薄,每食不过一肉。
始薨之日,吊哭者造其寝堂,见其居处服用,无不叹愕咨嗟,以为寒素不若也。
自少所交,皆当世贤杰。
及居近,务推挽正人吉士,不问识与不识。
性酷嗜学,晚岁弥甚。
自书契以来,坟史所载九流百家之说,至于图纬、阴阳五行、律吕、星官、算法、山经、本草、训故、文字,无所不通,不独见于论议文章,必欲验之实事,以扶助世教。
其于名理,所造尤精诣,所至为政,务大体,深戒虚名,因时乘理而实利及下,莫见其迹。
既去,则人莫不思之。
在相位时,避远权势,门无杂宾。
其进退士大夫无纤毫私意,以故人不归恩,而怨讟亦不切至焉。
馆职时,尝被命补注《神农本草图经》、《千金方书》,而医家赖以活人甚众。
元祐中请别制浑仪,因命公提举
公既邃于律历,又以吏部令史韩公廉晓算术、有巧思,奏用之。
且授以古法,为台三层,上设浑仪,仪中设浑象,下设司辰
贯以一机,激水转轮,不假人力,时至刻临,则司辰出谷,星辰躔度,所次占候,测验不差晷刻,昼夜晦明,皆可推见,前此未有也。
至和中文潞公为相,尝请家庙。
事下太常,公议以为《礼》:大夫、士有田则祭,无田则荐,是有土者乃为庙祭也。
有田则有爵,无土与爵则子孙无以继承宗祀。
是有庙者止于其躬,子孙无爵,祭乃废也。
参合古今之制,依约封爵之令,为之差等,锡以土田,然后庙制可议。
若犹未也,即请考案唐贤寝堂祠享仪,止用燕器常食而已。
嘉祐中,诏礼院议立故郭皇后神御殿景灵宫
公以谓敕书云「向因忿郁,偶失谦恭」,此则无可废之事。
又云「朕念其自历长秋,仅一纪;
逮事先后,秪奉寝园」,此则有不当废之悔。
又云「可追复皇后,其祔庙谥册并停」,此则有合祔庙及谥册之义
请祔郭皇后于后庙,以成追复之义,备荐享之礼。
众论未定。
一日,白事至都堂丞相曾公问曰:「学士郭后事甚善。
郭后是上元妃,若祔庙则事体重矣」。
公曰:「国朝祖宗三圣贺、尹、潘皆元妃,事体正相类。
今止祔后庙,则岂得有同异之言」?
曾公曰:「议者以谓阴逼母后,是恐伤万岁后配祔之意」。
公曰:「若加一怀哀悯之谥,则不为逼矣」。
曾公叹重久之。
群牧判官宋公敏求谓公曰:「闻议郭后事引敕语,此是先人宣献参政时自撰,甚有微意。
云『后有知礼者当行之』,盖当时有沮此议者,非公莫能见也」。
然竟不行。
熙宁初经筵官请坐讲,下礼官考议。
公以谓:「天禧旧制,侍臣皆赐坐,讲官别设本于前列坐而听。
乾兴后,侍臣皆先就坐,赐茶讫,彻席立讲,讲毕复坐赐汤而从容焉。
其尊德重道,固已重于三公矣。
然事出上恩,虽微贱赐坐,于义无害。
若人主不命而自请之,则为非礼矣。
侍从之官见于天子,若赐之坐,有所顾问,犹当避席立对,况执经人主之前,本欲便于指陈,则立讲为宜。
若谓其传道近于为师,则今侍讲但解诂旧儒章句之学耳,非有为师之实也。
乾兴以来,侍臣立讲仅五十年,足为定法,岂可一旦以为有司之失而轻议变更乎」?
神宗竟从旧制。
尝议学校,欲博士分经课试,诸生以行义为升俊之路。
议贡举,欲先士行而后文艺;
去封弥誊录之法,先行州县,使有司得专参详考察,庶几存乡举里选之遗范。
又请每岁考进士量留人数,以广制科遗逸之选。
又谓尚书,古之天台,朝廷万事之本皆由此出。
仁宗朝大臣尝请移审官院吏部三班院兵部审刑院刑部,庶稍近古制。
当时议者不深惟其本,苟惮兴作,遂不果行。
请先制朝臣两员,振举纲维,俟其葺有绪,然后议移审官三院还省,则南宫故事可举而行,一代典章,于斯为盛矣。
其后诏博士分经,以三舍取士,兼考行义。
又十馀年而官制行,皆略如此言。
又请重加役流法以代配隶。
又尝因对,神宗从容问宗子主祭承重之义。
公言,礼典久废,服属亲疏有所未明。
古者贵贱不同礼,诸侯、大夫世有爵禄,故有大宗小宗主祭专重之义,则丧服从而异制,匹夫庶人亦何预焉。
传曰:「父为长子,何以三年?
正体于上,又乃将所传重也」。
近代不世爵,宗庙因而不立,尊卑亦无所统,其长子孙与众子孙无以异也。
今《五服敕》嫡孙为祖、父为长子犹斩衰三年,生而情礼则一,死而丧服独异,恐非先王制礼之本意也。
而世俗之论乃以三年之丧为承重,而不知为承大宗之重也。
尝闻庆历中朝廷议臣僚任子者,长子与长孙差优与官,馀皆降杀,亦近古立宗之法也。
乞诏礼官博士参议礼律,承重者,酌古今收族主祭之礼,立为宗子继祖者,以异于众子孙之法。
及士、庶人不当同用一律,使人知尊祖,不违礼教。
左丞时,尝权枢密院,边帅遣种朴入奏,得谍言,阿里骨已死,国人未知所立。
蕃官赵纯忠者信谨可任,愿乘其未定,以劲兵数千拥纯忠入其国立之。
众议欲如其请,公独曰:「不可。
晋赵鞅以师纳蒯聩于卫,其子辄犹拒之而弗受,以尊王父之命也。
今越境而入其国,事未可知,使拒而不受,得无损朝廷威重乎?
徐观其变,俟其而抚辑之未晚也」。
已而边奏至,阿里骨故无恙。
公学问渊博,无施不宜,其大者固已发于朝廷,垂之典册;
其小者亦足以警动一时,诱掖后进。
元丰五年,神宗御集英殿进士,有暨陶者,主司误呼为「暨」(去声,)三呼不应。
上顾公,公对曰:「当呼为『暨』」(居乙切。)
上曰:「卿何以知?
出何书乎」?
公曰:「臣尝记三国时吴有暨艳造营府之论,恐其后也」。
问陶乡里,乃建人。
上喜曰:「果吴人」!
褒谕再三。
又问曰:「字书中训何义」?
公曰:「字书不出何义,止云人姓氏,当从旦。
今旦字缺下一画者,盖俗书避唐代宗名耳」。
又尝接伴至雄州,虏使问:「适过市,其榜有『仉』家,此何姓也」?
公曰:「音与掌同,出《姓氏谱」》。
虏人叹服。
每公卿会集,有僻书疑事,必以问公,公随为言之,常倾一坐。
诸公好事者时时造前,听语经史微旨,前代典故,至近世名臣阅阀,无不厌服。
公亦喜为讲道,或终日清谈,亹亹忘倦,客有退而记录其言至盈编秩者。
平生于人无纤芥仇怨,在杭州日,有要人以事属公,公不从。
后其人当言路,怀忿抵巇,或谓其事迹书札具存可辩。
公笑曰:「吾岂为是者」!
颍州日,通判赵至忠本归明人,所至辄与守竞。
公待之以礼,具尽诚意。
他日,至忠泣曰:「某虏人也,然见义则服。
平生诚服者,唯今韩魏公与公耳」。
累官太子太保,职观文殿大学士,爵赵郡食邑四千七百户,实封一千三百户
所著文集若干卷。
初娶凌氏,屯田郎中景阳之女,追封吴国夫人
继室辛氏,驾部员外郎某之女,封魏国夫人追封徙韩国
男六人,熹、嘉皆朝奉郎
駉,朝散郎
诒,承议郎
京,奉议郎
携,通直郎
女三人,长适婿朝议大夫李孝鼎
次二前卒,婿朝散郎刘琯襄州录事参军贾收
孙男十九人,象先奉议郎
处厚承事郎
德舆、行冲、季辅,皆承奉郎
长庆、馀庆、公绰、彦伯、道孙、简求、陶孙、伯孙、朝孙、叔孙、文孙、镇孙、季孙、公孙、孙,皆未仕。
孙女十二人,婿宣德郎德严、知相州录事王琮天平军节度推官邦彦湖州武康王騠、明州定海主簿吕无忌、郊社斋郎曾怘,馀皆幼。
曾孙男八人,直孙、赵孙、朱孙、磻孙、房孙、迎孙、瀛孙、信孙。
曾孙女四人。
卜,将以某年某月某日葬公于某所,某孙属某编次历官行事而为之状。
谨状。
广都主簿毛公墓志铭 南宋 · 范谟
 出处:全宋文卷六一八三
公讳朝弁,字德充姓毛氏,系出于姬,世远不可派序。
其居洪雅者祖邛州刺史湘,五传至偕,有子景阳,擢绍圣元年进士,官铜梁
铜梁君生绛,仕至通籍。
通籍君生公
公少好学,日记诵千馀言,比老不忘。
用先世三百五篇之学试有司,一再中选。
晚以累举,授右迪功郎,转修职郎,主相如广都簿,遂致其司事,得迁承奉郎
相如吏素横,囊橐为奸,把持令长短,公不能谁何,乃庇之。
会公诣郡,公亟捕发其赃状,悉置于法,一县畏服。
广都号壮县,府方按期会责金,共谓公懦,必不以时输干,同列因谗之,府镌令。
偶移病卧,以印章付丞,公上记府尹,白其无罪,请身任期会,而起长官视事。
尹悟,下檄如请,大夫士以此益归重。
时尚精强,慨然慕通籍君高举,优游里居。
岁馀属疾卒,实淳熙改元四月十九日也,年七十有三。
娶史、张二夫人,俱前卒。
三男:筑、棐、槩。
五女,嫁进士黄济、济之弟淑、董祝、李坦之
淑知古诗,质爽朗,内刚外和,遇人以诚信,平居泊然,嗜简策而已。
其未有子也,子其近属,后待之过己出。
或为族之富者请绍,公谢曰:「继绝,义也,人将谓我利其赀,宜更命贤族子」!
其所守如此,故乡党称其行谊,无敢疵者。
卒之四年十月十七日,诸子葬之于庆合乡守定里,与二夫人同穴。
棐偕黄君淑持状来乞铭。
予尝悲外祖绂,公之季父也,以介行举于乡,轻财好义,四方寒俊多依之,下至里巷,全急难,贳贷不少吝。
介行公之名倾一时,今子孙贫病,转徙颓落,有哀西董之练裙者。
公自通籍君以来,持身清约,不妄取与于人。
岁量入以出,而储其馀,以广先业,久亦裕如。
子孙守其家法,卓立未艾。
予读马伏波戒子语,于此重感焉,故并书之,而系之以铭曰:
不陨其传学则富,不薄其官职则举,不竟其取守则固,不备其有用则裕。
呜呼!
循理古君子,吾铭昭后世。
按:嘉靖《洪雅县志》卷五,天一阁藏明代地方志选刊本。又见嘉庆《洪雅县志》卷一九,同治嘉定府志》卷四三,《宋代蜀文辑存》卷七三。